找到相关内容238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儒家的中庸之道与佛家的中道义——兼评释智圆有关中庸中道义的论点

    中和”的地步。《中庸》上说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地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”中与和,大本与达道,结合起来,便经常地永恒地维持统一、一致、均衡的局面,社会就能够...

    漆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3640759.html
  • 略论禅宗对儒家伦理的会通——以礼、孝、忠为个案的考察——以礼、孝、忠为个案的考察

    ,是泛孝。爱的对象,不仅仅是人,也包括一切有情生命,孝的对象,也包括鬼神。  德报。讨论对父母的报恩方式。对父母生养之恩的回报,契嵩分为三个层次,一是奉养,二是报德,三是达道。养是最基本的孝,为父母提供物质生活保证,但只有此养,并不能尽报父母之恩,而应报之以德,以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的培养来报恩,但这也不足以尽报父母之恩,还应该追求终极真理,追求道,达道就是最高意义上的孝道。  孝略。行大孝之前,对...

    董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4040764.html
  • 良知之道——阳明禅与儒学修道养静工夫

    谈已经说明了道(良知)是难以用语言说理的方法去接近的。但是儒学修维之最后目的又必须是致良知,是达道。那么,以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去接近这个超言绝相的道(良知)呢?这自然就引出了阳明心学中的修养方法。  ...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莫见乎隐,莫显乎微,故君子慎其独也。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...

    王良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3040828.html
  • 达摩大师的 “二入四行观”与 “安心法门”

    。是非的价值判断是以自己的观念为标准, 自作是, 自作非,而不是物其身有是有非。  ⑩“即心无心,是身通达佛道。即物不起见,名为达道。逢物直达,知其本源,此人慧源开。”  即心无心,是人通达佛道,即物不起自见:名谓达道。逢物直接知其本源,此人慧眼开,即既开悟。  ⑧“智者任物不任己:即无取舍违顺,愚者任己不任物,即有取舍违顺。”  智者一任事物不立自己,所以没有取舍违顺。反之,愚者先立自己,不...

    无 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30264147.html
  • 学诚法师:和谐世界,从心开始

    君子和而不流,强哉矫!” 《中庸》曰:“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,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住焉,万物育焉” ,指出中和的根本意义和重要价值。“和谐,源自...

    学诚法师

    |学诚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4/2029153678.html
  • 世界佛教论坛论文:和谐世界从心开始

    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住焉,万物育焉”(《中庸》第一章),指出中和的根本意义和重要价值。  “和谐,源自中华文化的‘和’的观念,略有三个义项:和睦协调;配合得匀称、适当;和解、和好相处”〖ZW...

    学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85239193.html
  • 永明延寿的《宗镜录》及归宗净土对后来的若干影响

    有引证;九、不达道理,好作歌颂;十、护己之短,好争生负。⑦从此十事中足见当时的禅门弊端,从十事中可以明显的看出那时的禅宗已偏离初期的那种平实笃行,真修实证的作风;也可以看出禅宗偏离教典在理论上已显出...

    印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4941488.html
  • 印光大师论诚敬与学佛

    之分,在乎一念。圣罔念则作狂,狂克念则作圣。其操纵得失之象,喻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,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纵任也。须知诚之一字,乃圣凡同具、一如不二之真心;明之一字,乃存养省察、从凡至圣之达道。”这里的...

    余会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0042465.html
  • 《楞严经》真伪决断

    1354)  “首楞严经者,诸佛之慧命,众生之达道,教观之宏纲,禅门之要关也。世尊成道以来,五时设化,无非为一大事因缘。求其总摄化机,直指心体,发宣真胜义性,简定真实圆通。使人转物同如来,弹指超无学者,无尚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3047589.html
  • 禅宗:静默的哲学

    太虚廓然,岂可强是非 也。”(《古尊宿语录》卷十三)达道就是与道同一。它如太虚廓然,也不是真空;它只是消 除了一切差别的状态。  这种状态,禅师们描写为“智与理冥,境与神会,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”(《古...

    冯友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047868.html